•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仪陇阆中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08-12-18 02:37:27 512
  • 收藏
  • 管理

     

    仪陇阆中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昨(11)日,记者从市文化局获悉,我市仪陇县以《剪纸》、阆中市保宁镇以《巴象鼓舞》参评,最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到目前为止,四川省有62个市、县、区、乡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文化部根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的项目进行了评审。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巴象鼓舞”为古巴子国国都所在地阆中土著族所独创,是“巴渝舞”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历代人的艰苦努力,巴象鼓舞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提高了古城阆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保宁镇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而我市仪陇县也因推出了颇富盛名的《剪纸》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仪陇剪纸简介:

        四川仪陇县有1500年的建县史,更有1500年的剪纸史。早在晋唐时期,仪陇的雕花剪纸就已经蔚然成风。 


        在旧时仪陇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三剪两剪,轮廓对称、圆外秀中、动静和谐,一股农家气息扑面而来。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柜、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花卉、家禽纸花,定会让你发出由衷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炬兴乡青山村年届八旬的农民张素碧,徒手行剪,随心所欲,其作品与汉画像构图与形象有神似之处,多次参加全国剪纸大展并被多家省级博物馆收藏。在南充市首届旅游博览会上,张老太婆一把剪刀如行云流水,引来观者如云。

        仪陇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吉祥如意图”、“翎毛花卉图”、“神话传说故事图”、“历史英雄人物图”、“现实生活图”等。丰富的民俗民事,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举凡岁时节令、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会在剪纸中得到反映。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等大型剪纸覆盖,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仪陇剪纸历史:  

        据《仪陇县志》载,早在民国初期,剪纸就已进入了市场,剪纸职业艺人林世植的作品,“丰满、精巧、秀雅,畅销顺庆府属各县”。新中国成立后,仪陇剪纸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重大创新,在原有的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刻剪法基础上,又发展了双手撕纸法和火烧烫绘法。前者全凭一双灵巧的手,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印记与意象作为创作素材撕成作品;后者是国家一级书法家、民间工艺美术家何作霖首创的一种特殊技法,他是将剪、刻、钻、刺、撕、烧、烫等多种技法统一起来,利用特制的烧烫工具进行创作的一种剪纸方法。何作霖创作的16幅作品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展览并被文化部认定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仪陇剪纸现状:

        仪陇剪纸蛮声中外,独创珠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仪陇县人民政府把弘扬民间剪纸列入“三乡文化”建设(书法之乡、篆刻之乡、剪纸之乡)总体规划,摆在议事日程,形成了专业与业余、老人与学生、干部与农民相统一的继承与创新民间剪纸事业的群体,走出了一条“剪纸与书艺、剪纸与藏书票、剪纸与民间烫画”相结合的新途径,使剪纸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使仪陇的剪纸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绚烂,早在1985年,仪陇县委、县政府就把“剪纸之乡”文化建设正式列入了仪陇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成立了仪陇县剪纸研究会和仪陇县藏书票研究会,吸收会员137人,其中14人被吸收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2人当选为该会常务理事。在全县中小学设立了剪纸基点校和剪纸函授中心,并把原仪陇县师范学校作为剪纸艺术的“母校”,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仪陇剪纸作品相继参加了“中国风俗画大展”、“当代农民剪纸联展”、“22省(市)雪花剪纸联展”、“中国首届剪纸藏书票大赛”、“韩国大田湾世界博览会”、“中、美、日国际少儿画展”、“云、贵、川三省剪纸联展”等国内外艺术大展,不少作品被发表、收藏、获奖,仅重庆市博物馆就专题收藏了仪陇剪纸118件。少儿剪纸作品曾获国际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3枚。后起之秀何小玉的《巴山赶场天》获中国风俗画佳作奖,被长安民俗博物馆收藏,何小锵在其父何作霖的影响下,十余年潜心苦研,已达“心之所逮,必能为手之所出”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生命图腾系列》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上获金奖。   

         鉴于仪陇剪纸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和夸张,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创作构思及作品的形式特征,且阵容庞大,成果累累,1993年,国家文化部授予仪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称号。以“三乡文化”为特色的仪陇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先进文化县。

        1987年“全国农民新剪纸联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仪陇召开,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靳之林教授参观了仪陇金城小学儿童剪纸作品展和现场剪纸表演后说:“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民间剪纸的希望。”并题书“剪纸之校”赠之。

        康克清题书了“仪陇少年剪纸,后生可畏”的勉词。美国埃克尔、简珍、格曼博士赞美仪陇剪纸说:“创造这样美丽艺术品的城市,生活起来是令人愉快的地方。”

    (本文来源:南充日报 记者/编辑:周静)


    上一页:6份地契 见证历史变迁 下一页:新政“古城”欲申报省级保护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