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700多年不变的荡秋千
    2009-02-15 13:57:21 437
  • 收藏
  • 管理

     

    大年三十是仪陇县金城镇大桥村搭秋千架的日子。天刚蒙蒙亮,笔者赶到村里时,村头空地上早已是人头攒动,一群穿着过年衣服的年轻男子,在老者的指点下,有的在削竹编篾圈,有的在挖地坑。年过花甲的唐元和老人告诉笔者,这些年轻男子都是去年结婚或添丁的“丁头”。村里从宋朝末年开始,每年都组织荡秋千,“丁头”都要义务搭秋千架,即使是外出工作或迁居外地的,也要及时赶回来,这个传统700多年一直不变。
      秋千架用7根6米多长、15厘米粗的圆木搭建而成,支柱由两个圆木支架组成,两柱上架一横木做梁,梁上套2个篾圈,拴住用青竹“熨”成的秋千车,篾圈在横梁上和秋千车的横架上绕轴转动,十分灵活。
      将近中午时分,秋千架搭成了,长辈中有名望的老人点燃爆竹庆贺,去年在村中率先“添丁”的“大丁头”一跃而上,荡开第一手秋千,揭开一年一度荡秋千的序幕。
      笔者现场看到,荡秋千的玩法有三种:一种是单人荡,有的荡得很高,几乎要绕横梁一转;第二种是双人荡,两人面对面站在秋千上,一人使劲一人牵引,尽管重量加大了,但也荡得很高,有时能与横梁高,荡幅达到180度;第三种是大人带小孩荡,一边荡,一边念“荡一荡丰年到,岁岁得平安”。
      村里人告诉笔者,到了元宵节晚上,秋千场便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她们荡秋千,不吵不闹。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一个个婀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飞,留短发的,如飞扬的马鬃,飘逸着风采;梳长辫的,像欢快的游鱼,来回穿梭,此等情景,令人陶醉。待每人轮过一遍后,姑娘、媳妇们便开始玩花样了。她们忽而两人面对面站在横板上,飞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张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会,秋千就荡到半空中,犹如满弦的弓箭在飞舞。忽而,一人坐在横板上,一人站在横板上,站立者用力量使秋千飞升,一直玩到香汗淋漓……
      仪陇农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六,“丁头”们才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荡秋千便告结束。



    上一页:文物普查 发现110多个“宝贝” 下一页:农家春联 写出新变化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