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三乡文化”声名远播
    2009-04-04 18:04:19 591
  • 收藏
  • 管理

     

     

        一种文化的生长,因其精神而凝聚人心、聚合群体,并形成共识而传承。仪陇“三乡文化”(剪纸、书法、篆刻之乡)的兴盛,正因为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其艺术魅力,博得数万之众的潜心钻研,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三乡文化”彰显辉煌历史
      仪陇有1500多年的建县史,更有1500多年的灿烂文化史。早在晋唐时期,仪陇的雕花剪纸就已蔚然成风。
      如今,在仪陇农村,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借助一把小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柜、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花卉、家禽纸花,定会让你发出由衷赞叹,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炬兴乡青山村年届八旬的农民张素碧,在南充市首届旅游博览会上,一把剪刀如行云流水,引来观者如云。
      除剪纸之外,包括书法、篆刻在内的仪陇“三乡文化”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和夸张,集中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创作构思及作品的形式特征。
        1987年,在仪陇召开的“全国农民新剪纸联展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靳之林教授参观了仪陇金城小学儿童剪纸、书法、篆刻作品展和现场表演后说:“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希望。”美国埃克尔?简珍?格曼博士赞美说:“创造这样美丽艺术品的城市,生活起来是令人愉快的地方。”
      1993年,仪陇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化先进县”和“剪纸、书法、篆刻之乡”;同年10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文化先进县”。作为“三乡文化”的杰出代表,何作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张素碧被评为全国“优秀民间剪纸艺术家”。
    传承“三乡文化” 培育优秀人才
      上世纪80年代,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剪纸、书法、篆刻优秀人才纷纷下海或改行,仪陇文化事业一度面临重重危机。近年来,仪陇县委、县政府站在文化发展高度,把“三乡文化”建设列入全县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本县文化人才的挖掘培育力度,并配备了一支年轻有为的专业队伍,仪陇“三乡文化”再现辉煌。
      该县成立了剪纸、书法、篆刻研究协会,在全县中小学设立“三乡文化”基点校和函授中心,并把仪陇二中作为“母校”,形成了专业与业余、老人与学生、干部与农民相统一的继承与创新民间艺术事业的群体,走出了一条“剪纸与书法、剪纸与藏书票、剪纸与民间烫画”相结合的新途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林品强,怀着对书法的执着追求,不弃不离,数十年如一日, 他的书法作品获得“中国报人书画展示”二等奖。作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人,何小锵在其父何作霖的影响下,十余年潜心苦研,已达“心之所逮,必能为手之所出”的艺术境界,作品《生命图腾系列》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上获金奖。“女承父业”的文仁萍,一心钻研篆刻艺术,曾获得“中国西部书画展”二等奖。另一位集剪纸、书法、篆刻于一身的青年书法家许棚深刻体会到传承“三乡文化”的责任,时刻不放松对艺术的追求,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后起之秀何小玉的《巴山赶场天》获中国风俗画佳作奖,被长安民俗博物馆收藏。
    依托“三乡文化” 创新特色品牌
      “‘三乡文化’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挖掘整理展示其历史文化和精神,对加快仪陇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仪陇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范启裕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题书的新政“离堆记”,还依稀可辨;清朝誉满江南的著名金石书法家邓石如书就的石刻至今熠熠生辉;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800米长的金粟书岩之书法长廊,汇集了全国名家书法精品,随着仪陇民俗博物馆建设,这里将成为该县又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据《仪陇县志》载,民国初期,剪纸已进入了市场,剪纸职业艺人林世植的作品,“丰满、精巧、秀雅,畅销顺庆府属各县”。近年来,仪陇剪纸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重大创新,国家一级书法家、民间工艺美术家何作霖,在原有的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刻剪法基础上,将剪、刻、钻、刺、撕、烧、烫等多种技法统一起来,又发展了双手撕纸法和火烧烫绘法,被文化部认定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在全面推进“三乡文化”建设的同时,仪陇县还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有声有色的企业文化和扎扎实实的馆办文化。挖掘整理的仪陇民歌《九道拐》已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页:变化中的历史之永乐中学-五七楼 下一页:仪陇县发现五只疑似明代以前的石牛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